查看原文
其他

活动回顾 | 《理解中国产业政策》新书发布会暨专题研讨会 | CIDEG专题研讨会

CIDEG

专题研讨会

6月23日下午,由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主办的《理解中国产业政策》新书发布会暨专题研讨会在清华科技园清华-丰田联合研究中心会议室举行。


会议邀请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党组书记、副主任、研究员,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首任院长陈清泰,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教授陈斌开,《比较》研究主管陈永伟,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小企业研究中心主任,工业经济研究所企业创新研究室主任贺俊,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黄少卿,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产业融合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江飞涛,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欧洲经济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孙彦红出席会议并做主题分享,《比较》副主编吴素萍、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助理教授张芳、中央财经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范世炜也出席了研讨会,研讨会由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长聘副教授陈玲主持。线上线下共有500多名研究者和观众共同参与了会议。

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长聘副教授陈玲主持会议



《理解中国产业政策》新书发布

吴素萍副主编谈到编辑《理解中国产业政策》时有三点体会:第一,此书比较系统的对产业政策概念进行了辨析,对中国产业政策制定过程做了详实的梳理,对效果进行了评估,提出了重新塑造产业政策的建议;第二,此书全面介绍了产业政策,既有国际经验的介绍,也有对中国国内政策的实践探讨。对国内外不同学者理论依据、改变、政策实际效果进行了总结和归纳;第三,此书非常务实,围绕产业升级、经济政策变化展开研究。总体而言,这本书兼顾了理论、实践、政策三个方面。

《比较》副主编吴素萍介绍新书


接下来,《理解中国产业政策》作者之一江飞涛老师进行了现场赠书,并对该书内容进行了详实的介绍。江老师从“理论篇”和“比较篇”介绍了这本书,“理论篇”从理论角度探讨了产业政策中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比较篇”中介绍了日本、欧美等国的产业政策。书中提出在产业政策中,市场应该居于主导地位且扮演关键性角色,产业政策与竞争政策是互补和协同的关系。中国迫切需要转向功能性的产业政策,目前中国产业政策具有政府主导、干预市场、限制竞争的特征。中国应该实施以维护竞争、促进创新、包容、推动绿色发展为特征的功能性产业政策体系。

《理解中国产业政策》作者之一江飞涛赠书给陈清泰

《理解中国产业政策》作者之一江飞涛赠书给CIDEG

《理解中国产业政策》作者之一江飞涛介绍新书


主题发言环节


贺俊老师带来了《面向制造强国制造业战略与创新政策》主题分享,贺老师主要围绕“什么是好的产业政策,有效的产业政策边界在哪里?”等问题进行了阐述。贺老师的研究聚焦在高铁、集成电路、5G三个行业,他认为产业政策不是万能的,并以5G行业为例,发现政府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政府在技术标准、技术测试、规划、商业化部署上起到重要的作用。中国在5G战略上的选择也是非常正确的。同时贺老师提出,制造强国意味着有新的技术路线、出现了与技术相适应的独特制度。中国如果成为制造强国一定为这个世界贡献了新的技术与管理方式。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小企业研究中心主任,工业经济研究所企业创新研究室主任贺俊做主题发言


陈斌开老师以《开发区政策促进了地区经济发展吗?》做了主题分享。陈老师主要关注区域导向的政策,他认为从开发区与地区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2002年以前集中在沿海,2003年以后开发区更多扑向内地,区域上更加均匀。从大的区域来说向中西部倾斜。他发现区域平衡的大方向,越是在相对欠发达的地区,生产率偏低;土地越多边际产量越低,生产率也就越低。同时,陈老师认为影响开发区发展有四个重要因素,分别为:开发区到底是顺应市场还是扭曲市场?开发区中本地产业是否会遵循比较优势?市场可及度如何?本地产业基础和基础设施情况如何?另外,陈斌开老师提出追赶性产业政策的最大的特征是选择性,其中包含第一偏好大企业,第二偏好扶持有政治关联的企业,第三偏好用价格干预性的工具实施产业政策,有利于出口的行业以及企业。从结果上看选择性政策颇有成效,原因在于生产、制造环节本身具有规模性的经济特征,以及在追赶阶段具有相对明确的技术标准和技术路线,使得从结果上看选择性政策颇有成效。

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教授陈斌开做主题发言


黄少卿老师做了《颠覆性技术创新与产业政策范式转换》的主题分享。黄老师认为选择性产业政策相对有效的原因是中国中央政府特有的权力分享结构,权力是高度重构的,往往扶持最有生产效率的企业。黄老师认为颠覆性技术革命的出现使得中国部分企业和部分行业与发达国家有可能站在同一个起跑线,过去有效的产业政策可能面临全面失效的局面。目前颠覆性的技术创新可能已经出现,但新路线方向尚未确定。颠覆性技术的不确定性带来了两个变化:一是规模经济不再重要,甚至是危险的。二是中小企业的选择权价值开始高度凸显,因为潜在最优技术路线可能就掌握在某个中小企业手里。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黄少卿做主题发言


孙彦红老师做了《欧盟产业政策与竞争政府新动向》的主题分享。孙老师指出欧洲关于产业政策的讨论更早,欧盟以及英、法、德、意大利都进入提出产业战略的小高潮。她认为欧盟产业政策具有对工业地位的高度认可或再度重视;促进工业和整体经济的智能化、网络化和绿色化发展;将促进研发创新及其应用置于首要地位等特点。新冠疫情爆发后促进欧盟对产业政策的反思,更加关注产业链对外依赖的问题。


在竞争政策方面欧盟对不同领域有不同的规定,国家援助、反垄断、兼并控制、针对外资进行补贴立法、在国际贸易和投资协定中加入竞争规则的条款。西欧国家政府经济角色的回归与强化并非要否定市场的地位。竞争政策是产业政策运行的基础,也是对西欧产业政策的补充。

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欧洲经济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孙彦红做主题发言


陈永伟老师则对美国《无尽前沿法案》进行了解读,陈老师指出该法案要在NSF之外建立比较高的协调各个部门的小组,虽然之前也强调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但都是希望建立在理事会下面(在国家科学基金会下面),现在则提出要跳脱国家科学基金会,设立一个级别更高的协调小组,成员的构成则以各个政府部门的一把手作为领导。陈老师认为,从这可以看出美国将科学发展提到了非常高的高度。同时陈老师提出,美国《无尽前沿法案》具有很强的大国竞争色彩,其中跨部门的协调、公共科研和私人部门科研的合作、对于基础科学的重视、对于地区平等化的重视、科学与现实应用结合都值得借鉴。

《比较》研究主管陈永伟在线做主题发言



专家热议中国产业政策

在专家讨论中,范世炜老师提出,现在关于产业政策是否有效的讨论反映出产业政策是高度情境化的,我们应该在不同的情境下讨论产业政策的存续或者说效率问题。他认为产业政策是高度内生于政策过程的,在政府产业政策实施过程中可能是具有高度选择性。关于产业政策的未来,从国家能力的研究来说,政党力量能够导致经济的持续增长。选择性的产业政策可以试错各种各样的技术,这在国家能力弱的国家做不到。

中央财经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范世炜发表观点


张芳老师比较关注绿色产业政策,她认为,在社会绿色转型过程中需要相应的产业政策支撑绿色产业的发展。我们应该思考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应用产业政策更有利于绿色产业发展。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助理教授张芳发表观点


会议总结

陈清泰老师在会议总结中谈到,产业政策要体现中国现实发展阶段,不能超越,应该去思考产业政策如何与发展、改革相结合。结合实际调查、梳理是很重要的,在大国竞争的时代下,离不开产业政策。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党组书记、副主任、研究员,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首任院长问陈清泰做会议总结

研讨会现场



CIDEG研究论丛

《理解中国产业政策》

2017年,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设立了《产业政策向竞争政策转型研究》研究课题,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产业融合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江飞涛担任课题负责人。《理解中国产业政策》一书在此课题的基础上,经过研究团队的精心打磨,作为课题的一个重要成果出版。该书对产业政策与竞争政策各自作用与相互关系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指出中国必须高度重视市场机制中竞争的功能及其重要性。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与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以选择性政策为主体的产业政策体系,政策效果越来越有限且不良政策效应凸显,产业政策迫切需要转型。


本书详细解析了中国产业政策的源起、发展与演进逻辑,产业政策的构成、特征、存在的问题及政策效应,产业政策的制定过程与组织机制,中国产业组织政策的特征及制定、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以产业政策理论及产业政策实践的国际经验为基础,对中国产业政策转型的方向与路径提出了建议。


推荐阅读

周末福利|CIDEG研究论丛新书:江飞涛等 著《理解中国产业政策》(含赠书)

荐读|《理解中国产业政策》:超越存废之争的重新审视


同步关注

CIDEG自媒体平台

CIDEG视频号

CIDEG微博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清华大学CIDEG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